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经济观察:中国为建立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打基础”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07-31  发稿编辑:景秀丽

中国审计署日前宣布,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金融专家认为,这将为建立有效的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目前,中国尚未建立有效的政府性债务预警机制,哪些地方的债务已达警戒线,哪些地方已到“财政破产”程度,这样的预警系统在局部地区有,但是全国范围内还没有。

他说:“预计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将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审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政府性债务达10.7万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政府性债务预警体系实际上是通过风险评估和细化,制定出符合国情的风险控制指标,其前提是对政府性债务“摸清家底”。

“现在对中国政府性债务的许多判断,可谓想象程度大,只有经过大规模实证取样的数据才能令人信服。”他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政府性债务仍处于可控区间,但局部地区的问题比较严重。

舆论普遍认为,此次审计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性债务,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或将是重点。

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达近3.85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

白景明认为,这次审计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

“地方政府性债务比较复杂,债务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融资平台进来的资金这一部分,涉及银行贷款。”他说,“这就需要对国有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行规范,对立项严格审查、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王雍君预测,政府性债务审计之后,对债务的分类清理整顿、完善债务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组合拳”将跟上。

一些金融专家认为,当前,中国还缺乏有效的政府性债务问责机制,一些官员靠 “借债”进行项目投资出政绩,等到“还债”时,他们早已调离或者晋升,由此导致偿债环节存在漏洞。

“一些地方政府对借债抱有高度热情,但不那么在乎如何偿债。”王雍君说,“ 政府借债搞项目投资,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在问责机制中没有被充分考虑。”

他认为,把政府性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是应对债务“黑洞”的一剂良策。目前,债务的使用、偿还既不用在预算程序中申报,也不通过预算程序的审查和批准。

“这是造成债务问题的根源之一,下一步应该提上日程。”王雍君说。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则建议,进一步发挥人大和央行在监督、预警政府性债务中的作用,因为“这更加科学,而且更符合长远发展趋势”。

部分专家还表示,中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能够自上而下对政府性债务进行监管。尽管一些地方财政部门设有地方债务处,但是它们往往等级、规格较低,债务管理力度等方面远远不够。(中国经济信息网)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